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相继参与全国铁路三次提速建设,参与时速250公里、350公里客运专线、重载线路所需30余种新型道岔的研发和10多项工艺改进工作,先后获得5项国家专利……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轨道线路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张莉在十余年的工作中用一段段经历和一项项成绩诠释着“认真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
说起自己心中的“工匠精神”,张莉给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讲述了一段她难忘的经历。2004年,全国开始了铁路第四次大提速。作为铁路道岔研发基地的中铁宝桥,立即着手实施国内首组侧向时速 80公里60kg/m—18号单开道岔研制项目,张莉就是在这次研制工作中第一次担任了项目负责人。刚参加工作一年左右的张莉在受命后先是感到了压力和挑战,自己就能能不能胜任这个项目,甚至自己是否能做好道岔研发这份工作?“当时是领导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他说你要大胆的负责,错了也不怕,你有师傅也有领导,师傅和领导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这样才让我在做这个项目时放开了手脚。”
打消了顾虑的张莉很快和项目组其他成员扎进了点线面王国,向这项研发任务发起冲刺。“由于是第一次,所以自己不懂的地方比较多,白天请教师傅也不方便,因为他也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所以我就白天尽量自己多思考多做,晚上再请教师傅,看他的设计思路,计算过程,然后跟自己的进行比对,消化。”
在张莉看来,加班加点早已成了那段时间的“常规操作”,而真正触动她,让她取得进步的却是自己的一个失误。“当时项目在厂内试铺过程中,有一个孔对不上,最后发现是由于自己的粗心,把一个数值写错了,本来应该是626,我写成了606。经过这件事后,我感受到认真二字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张莉说。
最终,项目组高质量地拿出了由50张图纸组成的一整套技术文件。经过这个项目之后,张莉整个人有了一个质的变化,不仅对产品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她的设计也得到了认可,在国内实现了新一代18号单开道岔在结构、性能上的新突破。
更重要的是张莉收获了一颗认真的心。“在工作中多认真一些,把工作做到极致。”也成了张莉心中的“工匠精神”,“通过这个项目,我就觉得自己应该主动发现问题,多认真一些,把问题提前解决,在能力范围内把工作做到尽可能正确,为线路铺设、开通赢得时间。”
在此后的工作中,张莉始终把认真和极致作为标准要求自己。2005年,张莉参与了高速道岔的研发,“当时是参与时速 250公里 60kg/m-18号客运专线单开道岔的研制。高速道岔的研究难点就标准更严,要保证旅客舒适度钢轨的直线度要达到零点几毫米的级别,与之前的标准相比,制造精度、工差的要求都翻了番。”张莉对当年的工作仍记忆犹新,“由于我们当时不能确定现有的生产条件能达到怎样的精度,所以只能先做出工艺、结构的设计,在现有设备上做试验,然后对产品精度不断调整,最终达到验收合格的标准,我们在设计时就想方设法减小工差,能做到0.1毫米绝不做成0.2,有时就是为了这0.1毫米,我们也全力以赴。”
张莉常说自己所从事的道岔研发工作是整个铁路事业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她始终坚信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我会一直发挥自己用心、认真的特点,努力把工作做到极致,让给更优质的产品铺设在祖国的大江南北。”